报告中涉及的两家中国服装材料供应商,分别是位于浙江宁波的上市公司雅戈尔,以及位于广东中山的中山国泰染整有限公司(下称国泰)。
新的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和各种新发疾病都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特效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Barry Sharpless教授向与会专家介绍了运用原位点击化学进行新药研究的策略,其基本思想是利用碳杂原子成键反应快速合成大量具有结构多样性的化合物,该技术所具有的高效和高控制性等优势,使其成为目前国际医药领域最吸引人的发展方向。
建立针对海洋微生物的突破性分离培养方法,深入挖掘基因组、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优化元件、底盘,创造新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等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与会专家认为:当前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健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邓子新,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张立新等来自国内外的微生物学、化学和药学等学科领域的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海洋来源微生物药物的国际研究进展,(海洋来源)微生物药物及大规模筛选技术和(海洋来源)微生物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及合成生物学研究前景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目前对海洋微生物来源的药物研发已经成为国际必争之地,急需国家设立大项目指南,系统组织和凝练队伍。同时,分离技术和结构分析技术的的长足进步,使从海洋微生物中获取含量很低、结构复杂的化合物具备了技术上的可行性。
陆生药源日渐减少,而海洋中生活着大量种类繁多的生物,蕴藏着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因此,向海洋要药应成为今后我国医药和生物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四是总体研究力量相对薄弱,相关学科发展不均衡。王伟英认为,通过这样的定价方式,一方面既能够保证制药企业生产合格药品时获得相应的利润,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对中标药品质量的评价和监督,淘汰那些质量不合格的制药企业。
由于西药在评价标准方面比较明确,统一定价的药品品种应该会先从西药开始,再逐步将中成药纳入进来。统一定价与新医改方案矛盾? 从目前的情况看来,统一定价的政策更多的会受到大企业的青睐。在实行统一定价的情况下,新的招标体系就可以不招价格,而重点考评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在这种机制下,国家制定的指导价相当于一个天花板,招标价不能超过这个标准。
几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医药界人士均表示,这应该是初步确定的意向,最终统一定价的基本药物品种数量可能还会调整。实际上,这是存在很大隐患的。
现在应该是大的制药企业比较希望能够实行统一定价。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将按照循序渐进、分期分批的原则逐步实行国家统一定价。基本药物制度再调整:年内药品重回统一定价? 2011-08-28 11:00 · Tina 初步确定41种基本药物实行统一定价,年内即将推出。前述医药界业内人士分析。
基本药物制度再调整:年内药品重回统一定价? 招标的药品上千种,仅规定那么几十种能有多大作用?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如是说。这一系列的因素带来了现在的状况。前述业内人士如是说。如果实行基本药物统一定价的话,则意味着相应的招标药品不能低于这个统一定价,实际上是又划出了一个药品招标的价格下限。
修正药业浙江分公司经理王伟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按照新医改的方案,目前确定的药品定价机制是,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
但因为医疗机构垄断,市场机制不起作用,不得已又引入了招标采购,而招标采购又出现唯低价的状况。据记者了解,对统一定价的药品品种国家将分批确定。
由于药品中标价格过低,一方面这使药品的质量出现隐患,此前发生的蜀中制药事件便是一例。对于药品来说,质量肯定是最重要的。一位医药界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说。另一方面药品生产企业不得不停止生产中标价过低的药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药品生产企业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但在最终出台的医改方案当中没有写入统一定价的政策。众多小的制药厂不必考虑药品标准,不必考虑药品的研发投入,也不用为保证药品安全而达到足够生物利用度,他们的生产成本当然会比大制药企业低很多。
国家发改委日前召开基本药物统一定价座谈会,初步确定41种基本药物实行统一定价,年内即将推出。对于药品生产企业而言,肯定更多采用市场定价机制是最好的。
随后,安徽的双信封招标采购模式逐步确定并在全国推广。事实上,在早期讨论的过程中,不少质疑认为政府很难给药品合理定价,甚至有向计划经济回归的嫌疑。
而且,地方政府部门对此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味的将低价中标当成政绩,进行降价比赛我国科学家找到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新方法 2011-08-28 07:00 · ann 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提示:给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补充SAP蛋白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这一新发现首次揭示了SAP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和调控巨噬细胞分化类型转变中的关键作用。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影响人群最广泛、最严重的自身免疫病之一,临床表现为面部蝶形红斑、发热、皮肤损害、关节肿痛、肾脏损害,半数病人还表现为狼疮肺炎、精神障碍等,最终多因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熊思东等在对大量狼疮病人和狼疮小鼠血清指标进行分析后发现,在狼疮病人和狼疮小鼠体内SAP蛋白的产生水平明显不足,在疾病的早期补充SAP蛋白可以有效预防狼疮包括狼疮肾炎等的发生,如果在疾病严重期补充SAP蛋白,则可以明显减少狼疮小鼠的组织的破坏并减轻肾炎症状。熊思东等研究发现,给小鼠肾脏中补充SAP蛋白后,这种致病作用的巨噬细胞亚群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出现大量的具有保护作用的巨噬细胞亚群。
但在疾病情况下,巨噬细胞可能会丧失正常的对机体的保护功能,而变成致病性巨噬细胞。结果发现,与正常的小鼠肾脏相比,狼疮小鼠肾炎的组织中会出现大量的巨噬细胞。
为了进一步寻找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根本原因和SAP蛋白具有预防及治疗效果的重要分子机制,熊思东等把关注焦点集中在对患者杀伤力最大的狼疮肾炎上。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尚有许多不明之处,为临床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治疗带来极大困难。
熊思东课题组经长期研究发现,大量自身活化细胞的DNA成份释放并堆积在血清中,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清除人体内过量堆积的自身活化细胞来源的DNA可能是特异性预防和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途径。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率在全球不断攀升,发病率为35/10万,而我国发病率更高,达到75/10万。
相关研究成果已相继发表在最新出版的国际免疫学权威杂志美国免疫学会会刊《免疫学杂志》(《TheJournalofImmunology》)和国际著名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期刊《PLoSOne》上。因此,进一步研究发病机制和探讨临床治疗策略一直是世界免疫学和临床风湿病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研究成果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提供了一特异性的新策略,也为进一步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更有针对性的可靠、有效药物靶点奠定了理论基础。给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补充SAP蛋白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图) 经过12年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免疫生物学研究所及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熊思东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带领其学生、项目主要参与者张伟娟博士等首次发现,人体血清中正常存在着一种可以与DNA结合的重要血清淀粉样蛋白P成份(SAP蛋白),并首次提出SAP蛋白具有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功能。
这一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给狼疮病人补充SAP蛋白可以预防和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是一种针对病因的特异性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巨噬细胞是人体内重要的哨兵,正常情况下,它具有吞噬清除体内异物的功能,在肾脏中数量很少。
其中,虽然随着治疗手段进步,狼疮性肾炎病人5年生存率已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44%提高到目前的82%,但其平均寿命仅44岁。两篇论文发表后,立刻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最新一期的《自然》系列杂志《NatureReviewsRheumatology》专门刊发了国外专家对该成果的重要评述,认为该研究提示:给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补充SAP蛋白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开辟了新的途径
但在疾病情况下,巨噬细胞可能会丧失正常的对机体的保护功能,而变成致病性巨噬细胞。研究成果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提供了一特异性的新策略,也为进一步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更有针对性的可靠、有效药物靶点奠定了理论基础。